男女主角分别是顾子辰林筱雨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午夜迷踪》,由网络作家“爱吃牛奶糖啊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《午夜迷踪》是作者“爱吃牛奶糖啊”的倾心著作,顾子辰林筱雨是小说中的主角,内容概括:像是某种交易记录。”顾子辰翻看着笔记本,眉头紧锁。李霞解释说,王明是一名金融分析师,平时喜欢研究一些经济犯罪的案例。就在他失踪前几天,他突然告诉李霞自己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金融交易,并感到被人监视。顾子辰心中一动,这些金融交易很可能与失踪案件有关。“你能再详细说说王明提到的那些不寻常的金融交易吗?”他问道......
《午夜迷踪》精彩片段
夜已深,城市的喧嚣渐渐沉寂,月光透过云层洒在街道上,给地面镀上一层冷光。
城北的“暗夜酒吧”依然灯火通明,顾子辰坐在吧台前,手中握着一杯几乎见底的威士忌,酒吧里弥漫着轻柔的爵士乐。
“还有一杯吗?”
他冲酒保点了点头。
酒保默默接过杯子,重新为他倒满。
就在这时,顾子辰的手机震动了一下,屏幕上显示一个陌生的号码。
眉头微蹙,他接起了电话。
“顾子辰侦探事务所。”
他的声音低沉中带着一丝警惕。
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急促而低沉的声音:“东郊旧工厂区,仓库A17。
今晚过去,你会看到你想要的东西。”
随即电话挂断,只剩下冷冷的忙音。
顾子辰感觉到一阵不祥的预感,这个电话显然不寻常。
他放下酒杯,快速结账后离开酒吧。
夜风吹来,他拉紧了外套,钻进车里,发动引擎,直奔东郊。
东郊的旧工厂区已废弃多年,曾经热闹的生产车间如今只剩下锈迹斑斑的机器和破败的厂房。
顾子辰将车停在工厂外,借着手电筒的光亮,小心翼翼地推开仓库A17的铁门。
门发出刺耳的吱呀声,仓库内一片黑暗,空气中弥漫着陈腐的气息。
顾子辰握紧手电筒,光柱在仓库内扫过,映照出破旧的机器和散落的木箱。
忽然,光柱停在了一具尸体上。
死者脸朝下倒在地上,手中紧紧握着一张照片。
顾子辰走近一看,照片上的人竟然是他自己。
就在尸体旁边,一张纸条上写着:“欢迎加入游戏,揭开黑夜的谜团。”
顾子辰感到一阵寒意,这显然不仅仅是挑衅,而是某种预谋。
他迅速检查四周,确认没有其他人存在后,将照片和纸条塞进口袋,回到车里。
他知道,这起案件远比表面复杂,而那张照片可能是揭开整个谜团的关键。
顾子辰决定联系他的好友,记者林筱雨。
她是一名调查记者,擅长挖掘各种隐秘的故事,或许她能提供一些帮助。
回到家中,顾子辰感到一阵疲惫。
刚进入浴室准备洗漱,手机再一次响起。
他皱眉看了一眼,是林筱雨的电话。
他接起电话,对方的声音透着紧张:“子辰,我查到一些东西,关于那个工厂区的仓库和一些失踪案件,我们得见面详细聊聊。”
挂断电话后,顾子辰感到心情愈发沉重。
他快速冲了个冷水澡,换上干净的衣服,决定赶往林筱雨的公寓。
林筱雨的公寓位于市中心,距离不远,顾子辰十分钟后就到达了她的门口。
林筱雨已经等在门口,见到顾子辰,神情显得有些焦急。
“快进来,我有些重要的发现。”
林筱雨说道,把顾子辰带进了她的书房。
书房里摆满了各种文件和资料,林筱雨迅速翻找出几份资料递给顾子辰。
“这些是我调查到的关于那个仓库的信息。
几个月前,那里曾经发生过几起失踪案件,警方的调查一直没有进展。”
顾子辰仔细阅读了那些资料,发现这些失踪案件的受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点:他们在失踪前都曾经接到过类似的神秘电话,之后便杳无音信。
“看起来,这些失踪案件背后有某种联系。”
顾子辰皱着眉头说,“而我收到的电话,可能与这些案件有关。”
林筱雨点了点头,“我们必须找出这些案件背后的真相,或许还能找到更多的线索。”
两人决定合作,调查这些失踪案件的背后真相。
他们列出了几名失踪者的家庭地址和相关联系人,准备逐一拜访,了解更多细节。
次日清晨,顾子辰和林筱雨前往第一名失踪者的家中。
这是一幢位于市郊的普通住宅,失踪者王明的家人已经心力交瘁,对警方的调查早已失去信心。
顾子辰和林筱雨出示了他们的身份,表示希望了解更多关于王明失踪的细节。
王明的妻子李霞接待了他们,她的眼圈有些发红,显然已经几夜未眠。
李霞带着他们进入王明的书房,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关于经济犯罪的书籍和资料。
顾子辰注意到,书桌上放着一本笔记本,里面记录着一些复杂的数字和账目。
“这些数字看起来像是某种交易记录。”
顾子辰翻看着笔记本,眉头紧锁。
李霞解释说,王明是一名金融分析师,平时喜欢研究一些经济犯罪的案例。
就在他失踪前几天,他突然告诉李霞自己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金融交易,并感到被人监视。
顾子辰心中一动,这些金融交易很可能与失踪案件有关。
“你能再详细说说王明提到的那些不寻常的金融交易吗?”
他问道。
李霞摇了摇头,“他没有具体说是什么,只是告诉我有一些交易数据非常可疑,他正在调查那些数据的来源。”
顾子辰点点头,将这些信息记在心中。
离开王明家后,顾子辰和林筱雨决定继续追查那些不寻常的金融交易,他们相信这可能是解开案件的关键。
最新评论